看到標題就知道這集的食譜一樣是受美劇的啟發而嘴饞產生的~
大部分在台灣吃到的薯餅都是有形狀的,
例: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等,
在台灣目前沒看過有早餐店販售這一類不規則的美式薯餅
那就廢話不多說趕快進入今天的主題『隨意調配系列Part18→美式薯餅Hash Browns』
需要的食材:
馬鈴薯(小/中) 2 / 1.5 顆
雞蛋 1 顆
黑胡椒粒 適量
食鹽 適量
迷迭香香料 適量
奶油 適量
橄欖油 大量
將切成細絲的馬鈴薯裝入碗中準備調味,
建議大小要一致,
不然等等料理時會崩潰~
馬鈴薯是選用在全聯買的進口澳洲馬鈴薯,
這種馬鈴薯較小也較光滑乾淨,
家樂福會買另一種皮較深色的進口馬鈴薯,
那種的口感較硬建議的烹調方式是油炸或烘烤
其實不瞞各位說過去我曾經有試著用國產的薯泥混合小的馬鈴薯碎丁來做薯餅,
但失敗了......
非常的令人受挫,
只能安慰自己料理失敗大小是乃一般事~
後來上網查了以後才發現國產的馬鈴薯不論是口感還是食材不適合做薯餅!!!
想知道詳情的可以點下列的網址進去了解一下↓
我用的調味料有食鹽、黑胡椒粒與迷迭香料,
圖中是4顆馬鈴薯的用量,
等會可以做兩片薯餅
建議戴上手套用手將調味料與食材攪拌均勻後放在一旁靜置10分鐘,
等待馬鈴薯脫水
接著將出水的馬鈴薯稍微擰乾後裝入另一個碗內,
就可以準備下鍋
如果懶得擰水的可以把滲出來的水倒掉就好,
水多口感會比較鬆軟,
水少口感會比較爽脆
橄欖油的份量比較建議多一點,
如果橄欖油加的不夠多很容易造成翻面困難或黏鍋的情況,
不過也不建議太多不然烹調方式就會改變
※為了保護鍋子的壽命與食材的美味,
建議選用鍋底比較厚的鍋子,
料理時間雖然會延長但受熱會較平均
馬鈴薯絲建議不要鋪太厚,
但是要鋪平!!!
鋪平後用小火慢煎至焦黃,
或搖晃鍋子時整片薯餅可以一起晃動不會散開
三不五時要用鏟子壓一壓讓馬鈴薯絲緊實一些,
不然等會薯餅翻面的時候空空的或鬆鬆的會很難看
教各位一個小技巧,
如果你怕你的薯餅煎起來會像上面說的鬆鬆的,
你可以到入一點麵粉水或打入蛋液幫助定型跟修整外型,
加入麵粉水的口感視加入的比例而定,
可能會使薯餅較溼潤
確認一面薯餅以煎至焦黃後,
在薯餅上蓋上一個大一點的盤子,
接著迅速的扣入盤中後,
再將尚未煎的那一面小心的滑回鍋裡煎至焦黃
滑回鍋中的步驟一定要很細心,
否則會想哭的!!!
在滑回鍋之前可以視情況在鍋中加入一點橄欖油,
不怕胖的讀者可以起鍋前從鍋邊放入一小塊奶油增添香氣~
放上一顆太陽煎蛋
刀叉劃開蛋黃的瞬間蛋液緩緩流下
蛋液搭配脆脆的薯餅一起吃
舒服的早晨最後再來上一杯咖啡做結尾,
是不是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呢~
其實在購買食材的當晚睡前才想到,
自己忘記買培根、德式香腸、酪梨......等經典美式配料,
但隔天早上起床後發現沒有昨天晚上的胃口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睡前特別餓的
總之還沒吃過Hash Browns的讀者趕快動手去做做看吧
~感謝閱讀~